该项目是深圳市宝安区桥头村的一栋两层高工业厂房,建于上世纪80年代初期,曾经作为村办包装厂。大约在五年前被废弃,作为废墟一直空置着。该项目位于地铁11号线站点,由于城市更新的需要,有可能被拆除改造成为一个商业办公综合体。建筑师提出了“减量建造”构想,希望探索一种城市更新的新方法,不再是简单的拆除更新。
作为2019深港城市\建筑双城双年展(UABB)宝安桥头分展场的展场空间一部分,同时也作为参展作品。在双年展期间,桥头废墟花园是展览开幕式以及大量公共活动的举行地点,展览之后也成为当地居民休憩、游览的场所。
减量建造实验――桥头废墟花园由趣城工作室(ARCity Office)主持创作和设计,2019年9月开始施工,2019年10月完成。施工的主要工艺是用切割机对混凝土楼板、墙面、地面等进行切割。切割剩余的结构框架体成为废墟花园的主体,切割剩余的楼板残片被部分利用作为休息坐凳装置。该项目遵循了可持续发展的5R设计原则(Revalue、Re-new、Reduce、Reuse、Recycle),通过减量建造形成新的空间状态。
逆向设计――以减量建造为导向的设计,是从已有的建筑体量和空间中去掉多余。这种逆向设计如同做减法,就像是石头雕刻法一样。逆向设计的设计目标,是从已有的建构实体中发现有价值的“隐形建构实体”,这个隐形建构实体是看不见的,需要通过设计塑造成型,然后再呈现出来,成为被观赏和使用的新建筑和新空间。也就是说,通过逆向设计所被创造的剩余物其实创造和增加了新价值。
增强废墟――桥头废墟花园的前身是一个被废弃空置的工厂建筑,建筑师将这个不完全废墟空间进一步增强,使之变成真正的废墟,上述过程可以称之为“增强废墟”。于是,一个极其普通的工业厂房在变成废墟空间之后,就呈现出独特的废墟美。进一步,为了强化表达这种废墟感,桥头废墟花园在施工过程中,让工人参与自由创作,比如梁柱上的凿痕均由工人自由处理形成,从而制造出独特的废墟细节。
墟构空间――一般情况下,废墟是基于自然原因(地震、风化等)和人工原因(战争、拆迁、荒废等)被动产生的结果,这些被动型废墟一般仅仅作为一种废墟景观。而墟构空间(ruin-structure space)则是把建筑内部所隐含的结构(包括一些坚固构件)主动剥离出来的结果,墟构可以重复利用,从中生长出新的建筑实体和建筑空间。墟构空间可以看成是具有基础设施功能的“框架体基础设施”,因为它具有与交通、市政等基础设施相类似的功能空间支撑作用。通过向这个框架体中插入新的结构、功能单元,可以迅速将其转变为某种特定功能的城市空间。
抽象网格――工业厂房的框架结构实际上是一种“内在抽象网格”。内在抽象网格仅仅具有抽象的建构作用,而不具备任何具体建筑功能。而当通过减量建造和逆向设计方法,把这种抽象网格完整呈现出来之后,就会产生一种独特的建构之美。桥头废墟花园作为暗含了建构美学的抽象空间,不但是可以被观看与欣赏的,同时也是可以进入、漫游和体验的。在阳光的照射下,抽象网格与蓝天和白云一起,形成了超越于设计之外的奇异景观。
空中花园――为了让这个废墟框架体具有一种生命重生的感觉,建筑师决定在框架中增加一些植物。于是废墟就变成了空中花园。竹子和草坪被种植在切割剩余的楼板、屋顶和地面上。当然,不仅仅是这些刻意设计的自然之物在废墟花园中安家落户,风吹来的蒲公英,以及鸟儿带来的野生草籽,都伴随着时间年轮的循环慢慢进入到花园之中。
社区场景――桥头废墟花园以极低成本(总造价仅约70万元人民币),创造了独特的公共空间。这个公共空间是24小时免费开放的,既可以在其中举办展览开幕式、学术论坛,也可以举行歌手演唱会,以及儿童教育和体验等各类活动。某种意义上,桥头废墟花园已经成为一个有趣的社区活力中心,附近桥头村的居民也经常在此聚会、休憩。
桥头废墟花园提供了一种存量空间改造的可能性,同时也探索了减量建造与逆向设计方法。未来,也许桥头废墟花园会被拆除,代之以标准化的摩天楼场景。但是我们希望,这粒生长于废墟的顽强种子已经开始生根和发芽。
特别提醒:本站所有作品收集于网络,版权均属各自所有者,本站素材仅提供学习参考,请勿商用,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邮箱(200894114#qq.com,把#换成@)删除,要购买全部版权商用请自行联系作者,谢谢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