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5年,建筑师本来是被枫桥镇的政府业主请去做枫桥古镇的更新改造。调研途中,建筑师们经常把自己想作古镇将来的游客,想古镇老街如此,想枫溪老桥这般,想着想着,某天忽然想起,每次来古镇都穿街过巷颇为不便,意识到这可能是个问题。于是,为位置难觅的古镇造一个入口先导区,成为与业主一拍即合的想法。至于古镇入口区在施工建设到一半,建筑师接到业主要求,将整个入口区建筑组团功能变成“枫桥经验”陈列馆,则是后话了。
在小城镇里造房子,和城市中不同。城市里,建筑项目的起点很可能是一张红线图,用地面积、用地边界在白纸黑字上说的明明白白,而摆在我们面前的任务,却是在一片密密麻麻的建成片区里,寻找相对合适的用地。
经过与业主共同的思索与探讨,一块形状曲曲折折的奇怪用地慢慢浮现出来:南侧紧挨我们帮业主刚刚改造好的孝义老街,北侧毗邻当地的“母亲河”枫溪,东西两侧则是大小高低各不同的现存建成建筑。
我们没有选择从当地最大的交通干线直接切入古镇,而是选择这里,原因有三:一、我们认为,近水、上桥,越过枫溪,这样的方式进入古镇才具有诗意;二、此地能让古镇和孝义老街彼此焕发,产生互动;三、此处有几座荒废的公房,不仅拿地阻碍小,且拆掉建新可谓废物利用,同时,也座落了几个扰民的木材石材作坊,搬走它们也算利民。
这样的用地形状再一次提醒我们,小城里做设计,没有宽阔的车道和见方的用地,我们要做的,就是契合城镇的肌理,以最谦逊的姿态,在可达性、用地获得容易度与便捷性之间,找到平衡。
一个古镇入口前区,如果只能是古镇的入口,这个结果未免令人失望。枫桥古镇以及周边的城市肌理,极其缺乏居民的公共空间,我们希望本项目能对此有所回答。
面向孝义老街,我们半围合出来一个主庭院,接待八方来客,这个空间与城市之间隔着一片水面,客人进来之前,需要先上一座微微隆起的桥,跨越这面水。跨越物理的桥,同时也完成了心情的转换。主广场的东侧,还设置了一个重要的意向“映月”,不仅加强了诗意氛围,还成为游客与镇上居民的拍照打卡点。
面向枫溪,我们通过自身与旁边老宅、牌坊共同营造出另一个半围合广场。这个水边的广场,成为枫溪两侧沿路难得的“虚”空间,同时承接古镇渐增的人流。人们或眺望,或歇脚,或以古镇为背景拍照留念。项目建好后的第一个新年,当地还在此举行了盛大的民俗活动,为当地民众提供了一个好去处。
项目功能,也不仅仅是游客接待,还提供了展览、商业、小型会议的功能,可视作对镇上公共设施的补充。
庭院的中心,我们在水面上放了一个玻璃盒子。给它穿上石头做的纱衣,面向水面裁出半圆形的洞,一轮明月瞬间倒影在水面上――中国人的古镇乡愁里,应该有月亮。
枫桥不止有古镇,还有山和水。盒子的表面,加入山水的意向,晚上,石头里透出微微的光
除了瞬间的诗意,还要有氛围。古镇入口的氛围,我们用传统建筑的意境来传达,不同位置对应不同意境,或显或隐,各有意蕴。
在五栋建筑中的两栋已经结顶的情况下,业主传来消息,说为了配合“枫桥经验”55周年纪念大会的召开,更高的领导想把整个古镇入口区全部变为枫桥经验陈列馆,功能不再作为古镇的入口区。设计团队临时调整方案,在保持了原入口区的建筑主体外观前提下,加设建筑之间的室内连廊,进行与功能与相关的一系列调整,与土建施工、展陈团队、景观施工紧密配合,边设计边施工,最终如期完工,大会顺利召开。
特别提醒:本站所有作品收集于网络,版权均属各自所有者,本站素材仅提供学习参考,请勿商用,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邮箱(200894114#qq.com,把#换成@)删除,要购买全部版权商用请自行联系作者,谢谢!